為進一步幫助考生提升申論答題水平,河北公務員考試網(scionofkirkland.com)特別推薦申論熱點解讀:語言貧乏的“網絡病”得治,希望考生閱讀本文后能夠有所收獲。
[熱點背景]
2019年3月,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,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,76.5%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了。受訪者認為年輕人語言貧乏的表現是基本不會說詩句(61.9%)和不會用復雜的修辭手法(57.6%)。
如今,語言越來越貧乏確實是普遍現象,這種現象不只發(fā)生在年輕人身上,也發(fā)生在喜歡使用網絡社交工具的中老年人身上。
[提出觀點]
網絡時代為人們的交流提供了便利,但也應引起注意的是,網絡用語雖然有時幽默活潑,但也存在缺乏文化內涵的問題,要強化語言素養(yǎng),提升語言交流能力。
[綜合分析]
網絡環(huán)境下,年輕人越來越傾向于使用網絡用語表達思想情感。網絡用語雖然有時幽默活潑,但也存在缺乏文化內涵的問題。很多習慣于使用網絡用語的年輕人,語言越來越貧乏,偶爾說句成語都覺得不習慣。
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方面,一方面,是因為我們身為網民生存多年,網絡給我們創(chuàng)造了豐富多彩的網絡語言以及越來越多的表情包。網絡語言和表情包替我們表達所思所想,更直接、更簡潔、更準確、更方便,我們往往會不假思索地使用,實現鍵盤與網絡上的快速交流。
另一方面,現在許多人長期生活在“網中央”,習慣了網絡社交,極少在現實中進行人際交往、語言交流。基于網絡的無限延伸性,看似我們的“朋友圈”在擴大,其實現實社交范圍在縮小,讓人越來越孤單,這同樣是在毀掉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。實際上,每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,都需要通過在現實的工作、學習、生活中運用,才能鞏固與提升。鍵盤上打出來的文字可以修改刪除,現實社交中的語言交流,才更為考驗我們的語言表達功夫。
語言貧乏的“網絡病”慢慢會讓我們遺忘原有的表達方式及其文化內涵。比如,像提筆忘字一樣,一些網民現在經常遺忘一些基本的成語和名句,以前可是經常使用的。也會鈍化我們的思維,產生一種惰性,在網絡交流中不愿、不想或不能思考與使用更有文化內涵的語言。
[對策措施]
強化語言邏輯素養(yǎng)。學會獨立思考訓練自己的語言邏輯,創(chuàng)造鼓勵多元化表達的平臺和氛圍,多讀經典,提高個人的文化水平等。
強化語言邏輯從娃娃抓起。我國傳統(tǒng)的教育中,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很少,這會導致很多人成年后更加“不善言辭”。因此,在實踐中,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,均應該創(chuàng)造一個自由、寬松的語言交往環(huán)境,培養(yǎng)兒童語言交往的習慣,提高兒童語言交往的能力。
同時,對于網絡新潮用語也沒有必要一味排斥。網絡世界無窮盡,現代傳媒的傳播作用和影響更不可小覷,語言作為一種文化,更為期待的是充滿著積極向上力量的“網絡熱詞”不斷涌現,以豐富人類的語言體系。
資料來源:
經濟日報:語言貧乏的“網絡病”得治
北京青年報:網絡時代別患上“語言貧乏癥”